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作为新到岗的法官助理,能在这里向各位汇报工作体会,既感使命光荣,更觉重任在肩。习强调:“要扣好第一粒扣子”。结合到岗五个月以来的实践思考,我将从心态与行动两个维度,向大家汇报我近期的工作感想。
心态上,首先要心怀谦卑,坚持为人民服务,“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我对司法工作最朴素的理解。在商南县,我穿着制服去某小区做送达,保安见到法院工作服立刻打开门禁,路上的保洁细致回应每一句提问,同行的原告法务感慨他们进出的不易,工作的难做,这反而让我如芒在背——这一刻我切身感受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分量,这身制服不是特权,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是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只有审慎用权,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beat·365,把群众需求放在高处,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和责任。
其次,要心怀自尊,坚持依法履职,这是我们的底气与底线。同样是送达文书,某国企门卫得知我们来找人,反复推诿敷衍,以“员工外出”“领导不在”为由拒绝配合,我没有再客气,严正告知我们是代表国家,依照法律行使公权力,协助法院履职是公民、单位应尽的义务,最终门卫联系单位领导,经协调我们当场完成直接送达,这让我更加坚信,只有我们自己把法律挺在前面,群众才会把法治放在心上beat·365。
行动上,过去我在材料里常写“法院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树立案件到我为止的气魄”,但落到自己身上该怎么干呢,我想,首先应该抬头望远,服务保障大局。在办理北京一公民身份信息被冒用而请求变更公司登记的案子时,我们了解到被告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北京人,存在和原告相同的被冒用身份信息的情况,并且原被告均经过多种渠道多次要求商洛相关部门予以解决未果,对商洛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印象,被告尤其不配合法院工作。这个案子自然可以按照程序处理,但会有送达难、被告再诉产生行政案件、城市形象持续受损等问题。于是我们结合该企业被吊销满3年的情况,主动联系市监局了解、说明情况,引导其适用公司法,主动依职权注销该公司,最终,经市监、国税、市中院等五部门协作,该公司现已进入到注销公示阶段,原告予以撤诉,被告放下成见,表示愿意到商洛看看丹江源头,工商部门也积累了该类纠纷处理经验,同时避免了成为行政案件被告,案件和隐患一次性解决,达成了多方共赢的结果。这种抓前端、治未病、促共赢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办案就是治理,要立足审判职能,融入基层治理大局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仍要埋头实干,全力办好小案。王院长在民一庭座谈时勉励我们要多到一线去化解矛盾,的确如此,事实不清的、焦点突出的、送达难的,多去实地,说在当面,矛盾就能更好地解决,标的称重的信任难题用菜市场的一桶油就能破解、绵延十余年的相邻权纠纷在墙根用一把卷尺就能量化、死活不接电话的当事人得知我们到了他的城市后立刻就接受了送达,我想,车轮和脚步带给群众的感受是被重视、是法院的决心和专业,是我们对这个案件的全力以赴,在这里,我读懂了“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深意。
前几天去西安找人,我和书记员吐槽,说哪天我法官助理干不下去了一定是因为找当事人太难了。这是句玩笑,也是个问题。当事人不是抗拒法院,是抗拒不公;不是躲避法院,是躲避困境。而道阻且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将习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嘱托化作日常,用司法的力度和温度,打消群众对公正的疑虑;就是始终怀揣客观热诚的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帮助面临困境的当事人获得重新站立的力量和机会。
我深知胸前法徽的分量,不在制服挺括,而在百姓心头;手中案卷的价值,不在页数厚薄,而在世道人心,以上就是我近期零散的一些感悟,恳请各位前辈继续给予指导帮助,我定当以“赶考”心态办好每个案件,以青春之我为法治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我们要向身边的老同志学习,他们身上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群众工作基础,同时他们经历的年代也赋予他们宝贵的生活经验和坚韧的品格,这些东西是书本上学习不到,是deepseek搜索不到的,只有我们用眼睛看,用心去学,每一个前辈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的地方。另外,是要加强理论体系建构。面对网络思潮的各种浪潮,青年干警可能会失去判断力,或者人云亦云,或者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套强大的理论体系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随时能够校准价值坐标,正确做出判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