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为先!北京服装学院时尚引领创新驱动人才培养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服装设计       |      2025-02-27 23:59:05

  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北京服装学院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开展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建设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推动学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时尚高校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北京服装学院基于服装产业链进行专业布局,实现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和促进。面向材料、面料、生产、传播、营销等各环节人才需求,学校打造基于服装全产业链的专业布局,形成围绕服装与时尚生态的优势专业群。学校本科招生专业24个,服装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14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以上一流专业覆盖率92%以上。

  学校积极推动专业动态调整,制定《北京服装学院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加强人才需求预测、预警、培养、评价多方协同,做好专业优化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通过减招、停招、撤销等动态调整,优化迭代。学校深化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培育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近年来,学校成功获批“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文化产业管理”“中国画”三个新专业。主辅微相结合,学校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市场营销(时尚品牌与买手企划)辅修专业,开设服装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时尚影视制作、AI 数字产品开发、高级珠宝设计等6个微专业,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深度产教融合,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构建涵盖综合实验、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设计转化能力。与企业共建课程、教材、实践基地,177家校内外实践基地遍及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与头部企业合作,建设71门校企合作课程,组织真题真做课程工作营。

  为打造“赛、展、秀”国际化实践教学平台,学校积极主办、承办国际青年设计师邀请赛、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设计马拉松等高水平国际赛事、展览及工作坊,为国内外学生提供开源共创、交叉融合的交流与实践平台。

  “为人民而设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将服务国家需求、首都发展、人民期盼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重大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毕业设计主题紧扣“为人民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创作更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引领新时代中国美的优秀作品。毕业展采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动态静态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展览形式。2024届本科毕业作品展在海淀两个产业园区举行,与北京城市公交系统合作,将优秀学生作品在各大地铁站、公交车上展示,多渠道宣传实践教学成果。毕业展成为学生从秀场走向职场的重要平台。

  突出美育贯通,推动五育融合。学校以美养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美于智,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美体互补,促进内外兼修身心和谐;以劳育美,发掘艺术化劳动教育内涵。聚焦中华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学校打造涵盖开学第一课、中华服饰美学课、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课等美育系列课程。开展“科学·艺术·时尚”节、美育特色教学周,形成学校美育活动矩阵,逐步构建起“院院有精品、处处见美育”的北服特色美育格局。

  发挥美育价值,赋能首都发展。学校坚持“美是创造力”,以美学价值赋能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连续主办、承办中国国际时装周、北京时装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联合城市副中心打造“运河文化时尚大赏”,联合朝阳区上演“北京朝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时尚秀典”,联合平谷区开展“电站美术馆”设计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联合门头沟区打造“非遗‘艺’苑”典型案例,连续两年获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一等奖,学校美育工作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彰显时代精神,向世界传播中国美。学校坚持以衣载道、以美化人,以服装服饰为载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时代精神展现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美的挖掘、阐释、创新和传播工作,举办“敦煌服饰文化创新设计展”“宋韵之光——中国色的穿越之旅”等展览活动,学校新中式服装设计作品亮相外交部与北京市政府联合举办的驻华大使高级女外交官专场活动,增进文化自信,展现大国气象,让中华服饰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